布帛燃烧后散发出的气味,怀仁话称“泼布味”或“泼布喇味”。在《气味不正曰“喇”》文中,笔者已指出,“喇”音所保留的是“邪”字的上古音值。“邪味”即“不正的味道”,突出其味不正或给人的感觉不适。方言保留古音,曰“喇味”。如“焦毛喇味”、“纳塔喇味”等等...
2020-02-14 09:42:30 [怀仁文史]
麻花,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油炸面食小吃。其口感清新,甘甜爽脆。其做法是将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,用油炸至金黄。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,著名吃货苏轼写有一首《寒具诗》,对麻花这种大众小吃的做法及其酥脆的特点给予了生动的描述:纤手搓成玉数寻,碧油煎出嫩黄深。夜...
2020-01-14 10:10:54 [怀仁文史]
2019年,北方大部分地区以“冷”字收官。气温急剧下降,天寒地冻,方言用词也随之换了频道,街街巷巷,不时传来“打战”、“刻猴”、“筛糠”之语。这些乡言俗语,不仅词汇丰富,而且听起来颇为生动。考其来源,有古声的音变,也有借入语的俗化。所谓“打战”即“打颤”...
2019-12-31 17:43:20 [怀仁文史]
旧时乡间,孩子们常玩一种“猫跟头”的童戏——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,找一处比较开阔的沙窝地,两手撑地,双脚用力,将整个身子腾空翻转过去。那时的孩子们耐磕打,偶然间翻不过去,脸朝下杵到地上,看着深眼泪深眼泪的,却又硬生生地憋了回去。想想今天的孩子们,好像换...
2019-12-25 21:45:19 [怀仁文史]
开春的时候,口泉河如丰腴的少妇,荡漾出一汪清莹的水色来。闲置了一冬的农具也开始忙活了起来。先是铁锹、粪耙之类的,将沤蓄已久的土肥翻醒来。再将一挂挂小平车赶到大田里。牛犋进地的时候,天空已是青色。枯黄的田野上,麻雀们不约而来。先是用一些短暂的飞翔,于树...
2019-12-23 21:56:08 [怀仁文史]
大同、怀仁一带有歇后语:裤带系在脖子上——大错八冒远。(“系”字,大同一带方言加入不确定鼻音韵尾n,读若“jin”——笔者注)“大错八冒远”,就是“相差很远”或“相差甚远”。关于“八冒”一语,一种说法是,方言里“冒”有“扔”意。“八冒”就是将石头之类的东...
2019-12-21 19:06:41 [怀仁文史]
菜刀用久了,不锋利:“这刀木的,赶紧币一币”。头脑愚钝,反应不灵敏:“一个榆木脑袋”。身体某一部位短时间失去知觉:“胳膊压麻了”或“身子木的”。物体脱落或滑落:抹(ma)溜了把帽子摘下来:抹(ma)了坡度比较陡:抹(mo)坡,大抹(mo)坡上述加着重号的,都...
2019-12-20 17:05:59 [怀仁文史]